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胃疾病 > 胃炎 > 浅表性胃炎
编号:13582940
不同药物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对比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6月1日 《健康大视野》 201811
     【摘 要】目的:研究浅表性胃炎患者采取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。方法:选择我院2017年2月-2018年1月纳入的114例浅表性胃炎,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7例,研究组采取雷贝拉唑,对照组采取雷尼替丁,比较两组治疗结果。结果:研究组总有效率94.74%与对照组91.23%相比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x2=0.944,P>0.05);但不良反应发生率5.26%低于对照组14.04%(x2=4.421,P<0.05);研究组治疗时间(2.47±0.68)周短于对照组(4.26±1.13)周(t=10.247,P<0.05)。结论:雷贝拉唑及雷尼替丁在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均具有一定价值,但雷贝拉唑治疗更好,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,避免不良反应产生,为预后提供保障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浅表性胃炎;治疗效果;雷尼替丁;雷贝拉唑

    【中图分类号】 R249 【文献标志码】

    A

    【文章编号】1005-0019(2018)11-092-01

    浅表性胃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,主要是指患者胃粘膜浅表性炎性疾病。由于发病后,机体黏膜层会受到淋巴细胞以及炎性浆细胞浸润,从而使固有腺体逐渐萎缩,患者随后产生上腹部不适、泛酸、嗳气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,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[1]。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,其中雷贝拉唑、雷尼替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,均取得了较高的治疗价值,但医疗界对其治疗效果存在较大争议。因此我院展开研究,探讨不同药物在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,现作出如下报道: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-2018年1月纳入的114例浅表性胃炎,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7例。研究组男26例,女31例,年龄23-80岁,平均年龄(53.6±1.2)岁;对照组男27例,女30例,年龄24-80岁,平均年龄(54.1±1.3)岁。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别(P>0.05),可进行对比。

    1.2 方法 研究组:采取雷贝拉唑(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,国药准字H20050228,10mg),10mg/次,1-2次/日,口服。对照组:采取雷尼替丁(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,国药准字H34021265,0.15g),0.15g/次,2次/日,口服。

    1.3 观察指标 密切关注所有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,记录治疗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,对比两组治疗结果。疗效判定标准[2]:(1)显效:患者相关症状消退,经检查显示胃粘膜炎性反应消失,Hp转阴。(2)有效:患者相关症状缓解,经检查显示胃粘膜炎症好转。(3)无效:患者相关症状及胃粘膜炎症无变化,甚至加重。

    1.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.0统计软件,计量资料用x±s表示,采用t检验,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,采用x2检验,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1 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.74%,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1.23%相比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见表1。

    2.2 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.26%,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4.04%(P<0.05)。见表2。

    2.3 治疗时间 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为(2.47±0.68)周,明显低于对照组时间(4.26±1.13)周(t=10.247,P=0.000)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近几年,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,人们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,我国浅表性胃炎发生率日趋增长,已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。疾病主要发生于患者胃粘膜上1/3位置,处于腺窝层内,极易牵连上皮层出现变性、坏死等症状[3]。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,随着病情不断加重,可逐渐剥脱后造成糜烂、出血现象,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,并降低生活质量,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在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中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   临床上通常采取药物进行治疗,其中雷贝拉唑及雷尼替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,雷尼替丁属于组胺H2受体拮抗剂,能够与胃壁细胞、血管中H2受体发生结合反应,在组胺、效应细胞受体相互作用下,降低嗜碱性粒细胞介质的分泌量,从而达到抑制胃酸的效果,并缓解胃酶的活性能力,降低炎性反应[4]。而雷贝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,可作用于胃粘膜腹壁细胞,从而防止其氢钾ATP酶产生活性能力,直接阻断胃酸分泌。经过口服用药后可快速起效,药效维持时间长达24h左右,随后经过肝脏代谢,并通过排尿排出,安全性高[5]。本文研究结果中:研究组总有效率94.74%与对照组91.23%无明显差别(P>0.05);但不良反应发生率5.26%低于对照组14.04%(P<0.05);研究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(P<0.05),说明两种药物均能够有效缓解相关症状,改善病情,但雷贝拉唑作用迅速,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,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,保障患者身心安全,为预后提供保障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,雷尼替丁与雷贝拉唑治疗浅表性胃炎均具有一定治疗价值,但雷贝拉唑效果更为明显,促进病情快速恢复,避免不良反应产生,安全性高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 张少娟.雷贝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比照观察[J].中国现代药物应用,2015,9(20):106-107.

    [2] 韩金利,才洪良,邱玉艳等.雷贝拉唑与雷尼替丁对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对比[J].航空航天医学杂志,2018,29(1):83-84.

    [3] 程亚飞.不同药物(雷尼替丁、雷贝拉唑)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对比[J].临床检验杂志(电子版),2016,5(2):111-113.

    [4] 高卫仁.雷尼替丁和雷贝拉唑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比较[J].河南医学研究,2018,27(1):60-61.

    [5] 徐春雨.多潘立酮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[J].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2016,38(5):337-338., 百拇医药(张兰茜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胃疾病 > 胃炎 > 浅表性胃炎